发布时间:2025-10-15 18:01:19    次浏览
来源:华泰轻工作者:陈羽锋朋友说,人们通过各种媒介别有用心或漫无目的地来表现自我,犹如快节奏生活下的饮食,垃圾食品居多,青菜米饭难觅。愈是见多觥筹交错,愈是发觉真诚才能通往最高效率的沟通。我相信有人能通过文字触摸至笔者的灵魂,入行五年,卖方三年,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卖方分析师,只想写点个人体悟与有缘人共勉!星爷用《喜剧之王》讲述了他的奋斗史,这又何尝不是你我的人生?电影平淡讲述了小人物的坚持,却如此真实有力地打动人心。自认为是行业里的路人甲,但是,我热爱研究员这个角色。关于新财富一个好的演员不一定就能获得影帝称号,做好本职工作,也许惊喜就在下一刻。关于生活若真心喜爱这份工作,又希望寻求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不妨潜心积累研究能力与行业资源。卖方这条路,我宁愿走得慢些,情愿走得长些。关于坚持作为一名出身普通、家世平常的卖方分析师,有幸在这么一个公平、自由、充满机会的行业工作,获得一个改变自身生活轨迹的可能,还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对未来的期许一方面希望能够给予投资者正确的投资建议,让资金流向更优秀的产业和公司。另一方面希望改变轻工作为A股边缘化行业的地位。关于新财富在A股,新财富之于卖方,就像奥斯卡之于演员一样,是每一个卖方分析师都想获得的奖项。尽管对于新财富的各种质疑甚嚣尘上,但新财富依然是目前A股最具权威的的评选奖项。换个思路想,即使没有新财富,也一样会有新梦想、新价值之类的评选。所以,做卖方分析师,新财富是个迈不过去的坎。胜,则声名鹊起,败,则默默无闻。都说卖方三年上不了新财富,后面基本不用想了。当然,这其实是一种激进的说法,时间的沉淀肯定会让人更加优秀,但是新财富评选从这种说法也能看出其中的残酷之意。新财富对于卖方分析师来讲,更像一种附加光环,不是说你是新财富上榜分析师就一定比别人研究能力更强,但是身上有这个光环,很多事情事半功倍。比如新财富分析师在调研上市公司时更易获得上市公司好感,新财富分析师在路演推票时会有更多机构投资者愿意来听。所以非新财富分析师要用比新财富分析师更多时间和努力,才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别人认可,这一点,使得非常多像我一样默默无闻的分析师工作得异常艰辛。但是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演员不一定就能获得影帝称号。一个演员,可能演技很好,票房也不错,但是每次金像奖可能就是无缘。而相反一个影帝不一定就是一个好演员,可能他的演技并不突出,电影也是烂片,但是每年都会收获各种荣誉。想想黄渤同学,在偶然被市场发掘大热之前,难道演技就不好了?所以,我们无需妄自菲薄,可能差的只是时间的积累和机遇的降临,做好本职工作,也许惊喜就在下一刻。 关于生活处理好生活与工作间的平衡,我认为这是卖方分析师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A股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每个卖方分析师都须得使出浑身解数,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说,我们发动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只为提供更全面、更差异化的研究服务,尽可能让数万家机构投资者都能听到我们的名字、了解我们的观点;我们透支一切可用的时间与精力,这其中既有属于自己的每一个白昼,更有属于家庭的无数个夜晚。资源固然能积累,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这样的局面便催生出一个“共识”:卖方工作难长久。我想起自己刚转型卖方时,团队只有我一人,“孤军奋战”的艰辛不谈,一个月倒有80%以上在外调研,半年时间下来,说是新工作险些导致家庭破裂也不为过。那时,我也曾迷惘过:为了工作放弃家庭,显然不智;但为了家庭,就一定得放弃这份极富趣味与挑战的工作吗?要感谢家人长久以来的包容、支持与爱,我撑过了最难熬的转型期;随着工作逐渐迈入正轨,我几乎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直到今年7月——我亲爱的儿子出生了。初为人父的心情一开始是兴奋与喜悦,此后却逐渐转为忐忑与内疚:小八出生第一周起我就恢复了频繁出差的节奏,随后遇上新财富季更是极少在家。在这种愧疚的心情下,工作与家庭之争又重归脑海:为了工作牺牲的这些,真的值得吗?前不久,与一位买方前辈聊起类似话题时,前辈说他们也常常在反思:买方是否该改变对于卖方的评价标准?现有评价体系下,卖方常常会走入过度追求“大而全”的误区,精力不足的情况下常常有失行业研究深度,每日殚精竭虑却难以挖掘出真正的价值股,也贡献不出真正有效的服务,最后透支职业生涯,短短三五年便离开卖方生涯。我也开始反思:究竟是评价标准错了,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所谓的“评价标准”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市场需要的卖方分析师类型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团队人数众多,的确能够走“大而全”路线,提供覆盖面极广的研究服务;有的团队人数少却长于深度,也可密切跟踪几只股票,保持服务的差异性。调研、路演、报告……研究服务的种类太多太多,一个团队若能轻易实现面面俱到,那买方也无需向卖方支付巨额佣金了;但正因研究服务种类多,才给了卖方巨大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对于轻工制造这种公司业务繁杂、下游分散的行业而言,卖方研究员如何发挥自身长处,积累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正是脱颖而出的关键点。而积累这种“不可替代”的优势需要的却不一定是全部生活时间,反而是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和对产业的深刻理解。我自问转型卖方这几年,在资源的积累上已是拼尽全力,但在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仍需要提高。卖方第一年,我以为“工作vs家庭”是一道单选题;卖方第二年,我渐渐觉得“工作vs家庭”可以是道多选题;卖方第三年,我发现“工作vs家庭”其实是道开放问答题,短有短的精彩,长有长的妙处。若是希望早日尝到成功的滋味,或只是将卖方工作作为跳板,大可以狠狠拼搏几年后再好好享受生活;若真心喜爱这份工作又希望寻求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不妨潜心积累研究能力与行业资源,静待时间的玫瑰绽放。于我而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卖方这条路,我宁愿走得慢些,情愿走得长些。关于坚持有人会问,既然卖方这么辛苦,为什么不早点转型呢?卖方出路又这么多,买方研究员、一级市场、上市公司……,说得直白点就是,你们天天叫苦叫累,为啥有退路还不早点撤?是啊,面对一周转机3个城市的出差频率,公告期熬夜点评的工作强度,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难而退?为什么这么多天之骄子还常常一纸offer求不得?没错,卖方工作非常累,累得超乎你想象;但卖方工作也具备绝大部分工作都不具备的优点,而这些优点才是让人真正无法抗拒的:第一点:公平。在阶级固化程度不断加剧、上升通道趋于缩窄的背景下,卖方分析师却是当今社会中少有的“草根也能逆袭”的行业。在这里,你的一切工作成绩都能够以派点分仓等形式被量化考核。绝少黑幕(派点排名一目了然),绝少潜规则(样本足够大,数万家机构想潜也潜不过来),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市场会给你应得的正反馈。第二点:自由。卖方工作主要以结果为导向,过程则千姿百态。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可以追随市场热点做研究,也可以埋头挖掘潜在的机会,且工作节奏的安排相对自由,基本没有机械的重复式劳动。在这一点上,卖方分析师已胜过绝大多数的事务性工作。第三点:机会。卖方工作最吸引人的一点莫过于能提供与各行各业成功人士交流的机会。常年身处二级市场的环境,会错觉我们与身家百亿的董事长、创业家之间的距离已是如此之近,却时常忘记一般工作的应届生也许工作两三年都与董事长打不上照面。从白手起家到上市公司董事长之间是海量的人生智慧与宝贵经验,而与这些领军人物的交谈可能使我们一生受益。作为一名出身普通、家世平常的卖方分析师,有幸在这么一个公平、自由、充满机会的行业工作,获得一个改变自身生活轨迹的可能,还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我感恩卖方分析师平台给予我这样的机会,这也是我为什么喜爱并坚持这份工作的理由,相信这个行业会吸引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进来。研究的魅力卖方工作有一个非常让人着迷的地方,不断有新的领域和公司等待你去研究,需要分析师不停学习新的知识,你也能每年都接触到不同的上市公司和机构客户,你永远不会有工作一成不变、停止不前的厌倦感。我常常跟人说,如果哪天我做工作总结时发现今年没有什么新的成长,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时,也许就到了我应该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二级市场对轻工制造行业的定义和国家经济分类的轻工业定义有区别,所以经常有人来问某某股票是不是你们覆盖时,我都得重申下,二级市场轻工制造仅包括造纸、包装印刷、家用轻工三大块。轻工行业特点鲜明:主营传统加工属性、业务领域跨度广、公司体量偏小。行业在二级市场的形象也是别树一帜:妖股多,热点多。由于主业大多增长有限,所以转型方向繁杂,基本A股所有热门方向都能在轻工企业身上看到影子:影视、游戏、数字版权、SaaS、基因测序、干细胞治疗、体育、旅游、融资租赁、K12、早教、跨境支付、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石墨烯……周期属性的造纸,To B的包装印刷,To C的家用消费品,每个细分领域更是千差万别。轻工这种独特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分析师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研究的框架,更必须要具备自下而上的择股能力,因为你会发现行业内每个独特时间段涨幅最大的股票都是各不相干。所以江湖有传言,要做好一个轻工研究员,必须周期和成长兼具,更是要懂各种前沿科技,这是成为基金经理最好的磨练场!行业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是为投资者寻找投资机会,推荐存在预期差的股票。但是我这个人比较土,没有认清金融的高大上,总觉得股票买卖这东西太务虚,一直认为研究应该结合实践,好的行业研究一定能影响到实业的发展。所以我坚持研究与产业互动,同企业共成长,更多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和问题。在这种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我会了解案头研究不能触及到的问题本质,并更准确理解企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我经常沉迷于研究的实践中,有时甚至忘记推荐股票才是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行业分析师,但一定是一个靠谱的人。对未来的期许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寄予厚望,我转型卖方时也给自己定下了宏远的目标。一方面希望能够给予投资者正确的投资建议,让资金流向更优秀的产业和公司。所以一开始推荐的标的上涨时,总觉得自己很牛逼,后来发现股票的涨跌短期更多是资金的推动,也许有我的贡献,也许啥关系都没有;另一方面希望改变轻工作为A股边缘化行业的地位。轻工作为全市场市值最小的行业,不怎么受买方待见,刚转型时经常能碰见没有对口研究员的尴尬情况。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我一直希望能用自己的研究提升轻工行业的二级市场地位,当然人微言轻,我并没有起啥大用,不过值得高兴的是现在轻工已经是市场比较受关注的领域,善哉!如今我对工作又多了些许期待,一方面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对轻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协助产业资源优化整合,有效帮助产业资本发展,也算是不负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大潮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推力;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家用消费品的研究,期望同时从“产品”和“产业”两大维度提供专业而详尽的分析,让即使不炒股的人也能因为读我们的报告而有所帮助,更何况我一直认为,投资的机会无处不在,也许就蕴藏在消费行为的细节里。最后,继续借用友人的赠语与大家共勉,无论是基因的力量还是价值观的掌控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起初就在朝着自己潜意识里幸福的方向前进,途中会有彷徨和漂移,但终究会被内心的力量拉回到价值观的自洽区域内。遵从内心的驱动力,在远行中才能保证足够的信念和耐力,送给所有挣扎前行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