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5 17:03:44    次浏览
(原标题:盛宴?闹剧!国际冠军杯一地鸡毛)炒作了将近一年的国际冠军杯时隔一年再次登陆中国,曼联和曼城历史上首次在英国之外进行“曼彻斯特德比”吊足了球迷胃口,超过百家国内外媒体参与报道,所有门票也基本售罄。然而,就是这样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比赛,却因为“天气原因”取消,并且是中国商业足球赛首次因为天气原因取消。突变的剧情,令球迷深感被忽悠且无法接受,接下来如何平复球迷的愤怒以及退票等一系列善后工作将成为主办方的难题。曾经,欧陆豪门来华踢商业赛事遭遇过低潮,如今稍有起色却有可能因为这场狗血闹剧再度遇冷。豪门来华只是为了“淘金”?把盛宴办成了闹剧,名不副实的国际冠军杯如今只留下一地鸡毛,而“中国赛”又该何去何从?随着这场众人关注的“曼市德比”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人们期待中穆里尼奥与瓜迪奥拉的中国对决也成为泡影。其实,即便拉拢了曼联、曼城这样的豪门压阵,国际冠军杯这项赛事仍然难逃热身赛的事实。因为欧洲杯的缘故,诸如曼联的伊布、施魏因施泰格、费莱尼、马夏尔,以及多特蒙德的格策、许尔勒、罗伊斯等大腕纷纷缺席。即便是来华的球星,曼联也没打算全部派出场,譬如鲁尼,压根未进球队大名单,只是在球队新球衣的发布仪式上亮了亮相,而曼城的阿奎罗等名将纷纷晒出长城的游览照,也让外界猜测他们来华的目的实为旅游而非比赛。除了缺少星光外,比赛内容也乏善可陈。22日的揭幕战,多特蒙德对阵曼联,上海8万人体育场几乎座无虚席,其中“红魔”曼联的球迷几乎占到了七成。但90分钟的比赛中,双方球员懒散的跑动、消极的拼抢、慢吞吞的比赛甚至不如中超的节奏。即便这样强度的比赛,曼联还是“不负责任”地输了个1:4。赛后,曼联球星们甚至拒绝谢场直接回了更衣室,引发了球迷的一众不满。很显然,掏钱看球的球迷们,这样的比赛质量别说物超所值,连物有所值都谈不上。由此可见,豪门对这项赛事压根就没看上眼。如此低劣质量的赛事,与其国际冠军杯的响亮名头显然不符,不得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中国赛”向来赔钱赚吆喝尽管豪门人气不减,比赛炙手可热,却也不能掩盖目前国内高端商业足球比赛匮乏的现状,而此类比赛赔本赚吆喝已经成为了业内共识。曾几何时,中国是欧洲足球眼中的香馍馍:2003年皇马来华,“银河战舰”所到之处万人空巷;2010年,巴萨到访和国安进行热身赛;2012年,阿森纳、曼城、拜仁、尤文、那不勒斯等豪门纷纷来华“走穴”……但近几年,欧洲球队热身赛却都选择绕开中国,中国市场明显遭受冷落。究其原因,一些国内公司的不专业运营,让许多欧洲豪门吃亏后对中国市场敬而远之。欧洲豪门觊觎中国广阔的市场,想来又担心被忽悠,让他们踟蹰不前。除了欧洲豪门不肯来,赛事主办方不赚钱也是商业比赛在国内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赛事的主办方几乎完全要依靠票房和广告收入来确保营收。但随着球迷的口味提升,那种邀请欧洲豪门让主力踢半场、大多数球员出工不出力的比赛已经难以唤起球迷的热情,自然在票房和广告植入上大打折扣。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高昂的承办成本,单一的收入模式,让商业足球赛沦为赔本赚吆喝的生意。去年,国际冠军杯登陆中国,皇马与米兰在上海的比赛票房达到2600万元,让人看到了中国市场复苏的迹象。根据合同,国际冠军杯将连续4年落户中国,但也对商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番“曼市德比”遭遇“放鸽子”,在一众拥趸深感被“忽悠”的同时,后续影响或将继续发酵。今年的赛事赞助相比去年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多达14个品牌加入进来,如何挽回赞助商的损失和赛事品牌形象将考验主办方智慧,如果任闹剧发酵,无疑令商业足球赛事在中国的前景又蒙上了阴影。 (本报记者史光明)